现在,一些宣扬“无需经验就能月赚万元以上”“家庭主妇也能在家操作”的短剧推广“学习文章”,在短剧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,令众多寻求兼职的网友心驰神往,然而这些背后却是新型的欺诈行为,实在令人气愤。
虚假宣传诱饵
这些短剧大力宣传“教学帖”,声称零基础者也能轻易月赚过万,因此吸引了众多希望增加收入的网友,特别是妈妈们。央视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“短剧推广”,发现将近一千条投诉,其中许多都与培训课程的虚假宣传有关。这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渴望赚钱的心理,以虚假的承诺作为诱饵,使许多人上当受骗。
收割链条模式
这个短剧的推广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牟利体系。开头阶段通过提供免费教学内容来招揽关注者,使观众误以为能从中获利。接下来环节,以收取许可金、使用费等名目进行多次盘剥,持续向参与人榨取金钱。最后还唆使用户发展新成员达成“传播”,表面上看排除了传统传销的痕迹,实际上是用“知识销售”的名义进行了规避法律责任的伪装。
法律规定冲突
《广告法》有规定,教育、培训广告不能直接说出或者间接表示能保证的效果,可是“短剧推广”却声称“零起点一个月赚一万以上”,这明显是违反法律的。另外,有些“短剧推广”还可能触犯了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他们搞虚假的或者让人产生错误理解的商业宣传,欺骗和迷惑了消费者,这种不守法的行为必须加以惩处。
平台监管漏洞
短视频网站变成了虚假信息的传播助推器。根据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的要求,平台需要对清楚或者该清楚但是违法的广告进行管理,然而在“短剧宣传”这类活动中,很多没有贴上“广告”标识的内容,却以“经验介绍”的名义逃避了审查。更荒唐的是,上当的人账号会被封掉,而诈骗的账号却还在继续运作,这清楚地显示了平台管理上的重大问题。
平台责任措施
平台需要尽到相应义务。首先,借助数据分析等手段,对涉及快速致富之类的虚假宣传进行内容过滤,以此降低不实内容的扩散。其次,要健全资金监控机制,对那些快速频繁收取学习费、服务费的账号进行深度核查,从而在初始阶段阻止欺诈活动。
治理根本方向
“短剧营销”这类骗局表明,针对这种“合规欺诈”的管控,不能仅靠修订法规,还必须对平台担当机制进行彻底革新。虚拟空间并非不受法律约束,所有违纪违法举动都该受到严厉制裁。坚守法规红线,是全方位监督的关键任务。
身边有人上当过这种短视频营销的虚假培训吗?请帮忙点赞转发这篇文章,让更多人认清这种骗局,防止再受骗。
发表评论